砷為重金屬元素之一,該元素造成的污染問題日益受到重視.許多法規均對砷的限量進行了嚴格地規定。但是,目前已知環境中的砷形態種類超過30 種以上,而砷的毒性與生物活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形態。 在環境、食品、醫學樣品中通常存在的幾種砷形態毒性大小依次為:As(Ⅲ)> As(V)> DMA = MMA > AsC > AsB。此外,某些砷化合物如硝苯砷酸、阿散酸、卡巴胂、洛克沙胂被廣泛作為家禽的生長促進劑與抗菌劑添加到飼中。目前因其遷移性及對環境、人體的潛在毒性,已引起廣泛關注,許多發達國家已禁用并嚴格規定相關產品中此類砷化合物的限量,例如:日本肯定列表中對肉禽類產品中阿散酸和硝基苯砷胂的限量為分別為0.15 和0.20 μg/g;中國農業部2002 年235 號公告,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規定在豬和雞了阿散酸和洛克沙胂限量標準. 因此,對各種砷形態進行靈敏、快速、準確的分離分析,從而提供更為準確的毒性風險評估是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