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5-11作者:易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對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的鞋業來講,面對著人口紅利優勢的消失,勞動力成本急劇增加,企業的轉型和產業升級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隨著我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信息化和工業深度融合,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融合的主攻方向。鞋業的升級轉型也離不開智能制造。
個性化需求是智能制造的內在驅動力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的聲音越來越強,未來價值的第一驅動力來源于消費者而不是工廠。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試想某天,你突然想要一雙具有自己特征的運動鞋,可以拿出手機,點開APP,輸入自己想要的款式、顏色、材質、尺寸等定制化的需求,就可以坐等鞋廠安排設計、生產、包裝和配送。在等待的過程中,鞋廠還會實時的把進度反饋到你的手機上。這樣的定制化智能生產和消費,在以移動互聯網的強大支撐下,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
設備自動化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
在目前的鞋業中,可完全代替人的自動化設備目前尚未研發出來。不過在國外已經形成了局部設備自動化,而且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到生產過程中,尤其是危險程度比較高的工藝,如鞋底起毛、刷膠、拋光、打蠟等都全部用自動機械臂或者專門機器處理。另外機器人可以自動涂膠水、取成品鞋、修邊。在自動化生產中取放楦頭,在鞋底生產中引導PU澆注頭。傳送環節就更加自動化,自動化吊掛系統的實施減少了人員的來回走動,減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力成本。同時也提高了產品質量。
信息化是實現智能制造的技術保證
自動化設備的實施,確實降低了人力成本,但還是不能完全適應小批量、多品種的訂單。因為針對鞋的不同款式,不同的工藝要求還是需要人工編程,這些額外的成本使得依然是適合單一款式的大批量生產。為了讓自動化設備真正的發揮作用還是需要將ERP、APS、MES等信息化管理軟件和生產線的硬件結合起來,適應款式的變化,從而發出下一道生產工序指令,指揮設備進行自主生產。同時打通電商大數據、ERP、MES等信息化系統,實現企業的縱向一體化,通過SCM的信息化管控形成一條連接市場最終客戶、企業內部各部門、上下游供應商各方的實時協同的供應鏈。達到供應鏈的最高境界CPFA(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 協同-規劃-預測與補貨。
通過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技術手段使企業從研發、設計、生產,到倉儲、物流、終端銷售全方位的智能制造的升級。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工業信息物理系統可實現生產管理過程中的人、財、物等資源優化,便于管理層了解一線生產的實時概況,并可查找和追溯事件本源,使生產和管理智能化。
鞋業的升級轉型需要放在C2M模式中整體思考
C2M一定是未來信息經濟時代的主流商業模式,體現在以客戶為中心來決定企業的營銷模式、產品定義、服務定義、生產節奏等環節,這樣就形成客戶對企業倒逼式的要求,要求企業做到供應鏈的協同,生產線柔性化以致達到快速響應的目標。
鞋業的智能制造的升級轉型已經具備了個性化需求的驅動力和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的技術保證,具備了實現制鞋大國向制鞋強國轉變的基礎條件,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搶抓機遇,有序地推進鞋業的智能制造,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匯工業版權所有
電話:010-62314658 郵箱:service@ilinki.net
主辦單位:智匯萬聯(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