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2-20作者:易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趙雷用一曲《成都》讓屏幕前的人們記住了他,讓自己的粉絲激動的奔走相告同時又心懷憂慮,也讓更多的人對那座充滿魅力的城市產生了向往。民謠是一種神奇的音樂表現形式,它似乎匯聚了現代與傳統的多種音樂風格,深深的烙印著作者本身的音樂素養與特質,將他們的情感和經歷濃墨重彩的渲染出來,讓有著相似經歷的人感同身受、深陷其中、如癡如醉……
在中國這個國度里,即使是小眾也有著龐大的絕對數字,除了趙雷還有著眾多以民謠作為主要音樂風格的歌手,如果用大數據去分析他們的作品又能發現什么樣的秘密呢?有人選取了大約30個基本能夠覆蓋所有人群的民謠歌手和樂隊,根據歌手或樂隊的名字來自動抓取這個歌手的所有歌,最終得到了約42萬字的歌詞。通過對這些歌詞進行數據采集對比和分析,我們能夠得出一些有趣的結果:
民謠歌詞中春天出現了81次,冬天出現了74次,夏天和秋天各出現了70和47次。由此可見,最受歡迎的是春天和冬天;
而城市信息上則出現了北方城市完全戰勝了南方城市的情況,特別是北京,一共出現了81次,但難以理解的是,雖然北方城市大獲全勝,但是歌手們卻更多的念叨著「南方」而不是「北方」,「南方」比「北方」多出現了大約5.7%;
同時民謠歌手更多的是在往前看的,至少是活在當下的,「明天」這個詞在歌詞中出現的次數最多,接著是「今天」和「昨天」;
在統計中,出現最多的幾個意象是:再見,姑娘,夜空,孤獨,快樂。由此可見我國的民謠歌手大多有過在北京生活的經歷,向往著南方的生活,在春風中感受歡快,在冰雪里忍受孤獨,在現實中或許感到困頓卻對未來充滿希望……
(此段統計數據來源于公眾號超級王登科的“我分析了42萬字的歌詞,為了搞清楚民謠歌手們在唱些什么”)
從看似無序的混沌中找尋規律,并憑借其打開局面建立新的秩序,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不止一次的帶給我們這樣的驚喜。它在不斷的拉近內容、產品制作者與消費者的距離,為產品的迭代和優化提供依據和手段,同時也在幫助我們提高對異常偵測的準確性和預測性,從而使我們能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看待問題、思考方案,最后實現產品和內容的智能運維——這是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易往信息對于新時代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觀點。
民謠以外的廣袤世界才是其縱情馳騁的疆場,從消費者偏好分析到個性化定制,從智能決策到柔性化生產,以大數據為核心,應對需求側的創新要求和供給側改革。在易往信息設計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藍圖中,制造型企業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數據的高效采集和挖掘,并依據這些數據進行建模和模擬運營,通過大數據可視化推動柔性化平臺的建設利用人工智能來輔助決策。目的是打造其一條完整的智能產業鏈條,實現柔性制造和響應式設計,形成數據服務閉環。
若干年后,或許許多工作都會被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取代,它們有著我們人類無法企及的運算速度,但對于美的感受和人文的鑒賞卻永遠不會消失。物質世界的鋼筋鐵骨也掩蓋不了人文精神的熠熠光輝,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能夠總結分析出大多數人的偏好,但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它永遠無法代替人類去鑒賞藝術作品的價值以及我們精神世界從中得到的滿足。
民謠用聲音傳遞情感,大數據用運算發掘規律,兩者共同構成了這個多彩繽紛的神秘世界,就讓它們繼續在彼此擅長的領域縱情高歌吧,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是明智的選擇。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匯工業版權所有
電話:010-62314658 郵箱:service@ilinki.net
主辦單位:智匯萬聯(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