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18作者:易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工業4.0是現在一個很熱的話題,它由德國在2011年提出的,是德國“國家高科技戰略”的一部分。其實工業4.0在德國爆發尤其深刻的背景:根據德國政府的報告,工業4.0提出的外部原因有兩個,一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帶來的刺激,二是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的崛起使得德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受到挑戰。內部原因是,德國本來就是制造業強國,需要保持并提高自己的優勢。這種優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水平處在較高的水平,二是高效率的創新體系。
而近年來工業4.0開始不斷的在中國媒體上出現,已經變成了一個現象級的話題,這和中國政府也提出了類似的概念如“中國制造2025”以及“互聯網+”不無關系,另外中德兩國同為制造業大國,德國的經驗對中國也有借鑒意義。但是我們還是要更加審慎的看待“工業4.0”計劃,畢竟兩國在許多地方存在著差異。
工業4.0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個瞬間的結果
其實在德國工業4.0也還處在一個初始階段,它的實現還存在諸多障礙,還只能被稱作一個“未來愿景”。一些大型跨國企業可能已經部分實現了智能化生產,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還有些距離。這不僅僅是國家支持就能解決的,工業4.0是個系統性工程,創新體系中的各個主體以及各種配套都要跟上,還要有運用智能化數字化生產的意識。去年有專業機構對德國企業做的調查顯示,很多中小企業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工業4.0 。
不要過于夸大工業4.0的意義,也不要低估中國的制造業水平。
中國之前已經對智能化、信息化的工業生產方式有所準備,我們以前提出的“兩化融合”就有“工業4.0”的影子。中國的制造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早已跨過了只會生產低端制造業產品的時代。雖然在中高端制造業上與德國日本橫向比較還有差距,但縱向來看,中國制造業的水平比前些年已經有了質的飛躍。我們的中端機電產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這兩年在中國對德國的出口產品中,機電產品占比已經超過40%。在通訊技術的發展上中國至少已經不遜色于德國;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中國甚至已經超過德國。而在智能制造領域,像易往信息這樣的本土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商也已經成長起來,挑起中國智造的大梁,開始與國際企業分庭抗禮。
不必神化工業4.0,它不僅是德國的被動選擇也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規律
工業4.0不是德國政府的主動選擇,它的提出有兩個外部原因,一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帶來的刺激,二是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的崛起使得德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受到挑戰。因此工業4.0的提出并不完全是德國制造業領先的體現,也是被競爭對手逼出來的應對計劃。同時工業4.0被德國提出并快速發展的前提是德國的制造業已經進入工業3.0時代并處于領先地位,自動化和信息化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已廣泛應用,與其說工業4.0是革命性的變革不如說它是制造業與信息技術結合發展的必然趨勢。
展望中國制造業的未來,還得依靠本土企業根據經濟發展的現狀開辟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工業4.0確實有其值得借鑒參考的地方,但一味的盲從和模仿并不可取。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匯工業版權所有
電話:010-62314658 郵箱:service@ilinki.net
主辦單位:智匯萬聯(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