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14作者:易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近些年,互聯網重塑了消費領域,而今天,互聯網這個“緩慢而堅定的變革者”,正在推進工業產業加速進入下一個時代。這一波浪潮,正是互聯網對工業產業重塑、今天被很多人稱為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而德國人將之稱為“工業4.0”。
“互聯網思維”恐怕是過去兩年中國企業界最熱門的詞匯了,同樣,“工業互聯網”和“工業4.0”正在被很多人熱炒。但是當我們冷靜下來,尤其是每一天都在實業中間面臨各種挑戰的企業家們和管理者們,我們要評估一下:我們真的需要工業互聯網這個轉型嗎?我們離工業互聯網到底有多遠?我們真的應該參與其中嗎?
按照聯合國工業統計的標準,中國已經是全球工業體系最完備的國家之一,中國工業的產能規模只有美國可以相比擬。但是在邁向工業互聯網的全球競爭中,美國、德國、日本都希望借助這一新的競爭利器甩開正在追趕的新興國家,確立自己新的持續優勢。目前來看,在互聯網轉型方面,中國的大多數企業有三個軟肋。
第一個軟肋就是時間,所謂時間就是在關鍵技術方面的技術積累。工業產業中間的材料技術、工程技術、基礎技術的研發,乃至生產工藝和流程設計,可不是寫軟件代碼那么簡單,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實踐檢驗才能形成。這些正是以德國和日本為代表的企業的巨大優勢。中國企業的現代化發展只有不到30年的時間積累,在這一方面中國企業沒有捷徑可走,我們可以加快步伐,但是無法用所謂互聯網思維,或者工業互聯網的概念代替這個過程。沒有核心技術,基礎研發薄弱,就需要這些企業沉下心來,一步一步走完這個積累的過程才能實現真正的突破。
第二個軟肋是軟件技術。這個軟件并不是今天互聯網公司流行的APP軟件,或者交友軟件,或者電子商務軟件。在工業系統中,最關鍵的軟件系統是產品和生產過程的設計軟件、產品數據庫軟件、控制軟件和生產管理軟件,包括我們常用的三維設計系統PLM和生產執行系統MES等。所有搞工業的人都知道,在這些領域里最為關鍵的軟件技術和能力幾乎掌握在美國、德國或者日本公司手里。而國內企業中的易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此類軟件系統開發、實踐的佼佼者。其自主研發的MES、WMS、APS、一體化平臺等產品涵蓋供應鏈、倉儲、生產和管理的各個環節,貫穿企業信息化全流程,不同的功能模塊能相互組合,極高的靈活性大大滿足了不同規模和行業企業的個性化定制需求,MES可以實現對上層ERP對接支持并通過ERP提供BOM、訂單和計劃來安排生產工作,使工廠的整體流程更加智能化、自動化,為企業搭建完善的信息化平臺。這些解決方案能為企業監控生產數據,使管理者能洞察秋毫;讓企業倉庫井井有條,高效無積壓;有效解決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有效降低消耗和浪費;幫助管理者分析海量的信息數據,為決策的制定獻計獻策。
第三個軟肋,在于芯片技術和傳感器技術,這些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或者芯片相關的突破,也是在實現工業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必須形成的重要產業支柱。
我對今天中國工業距離工業互聯網的差距并不悲觀。其原因在于這是一個快速變化的市場,有著各種各樣技術發展的可能性,只有當我們意識到這些差距,扎實深入地進行基礎研究和實踐,拋去空想和空談,趕上發達國家才有可能。而歐美國家其實最擔心的是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的發力,尤其是軟件技術的發力。如果講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物理產品的革命,那么工業互聯網時代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信息和軟件產品的革命。只有對此有清醒認識,才會讓我們采取正確的戰略舉措。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匯工業版權所有
電話:010-62314658 郵箱:service@ilinki.net
主辦單位:智匯萬聯(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