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0-09作者:易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你將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愛車,你當然不希望它平淡無奇,于是你的指尖在手機屏幕上滑動,將自己心中所想描繪出來,接著這份訂單將瞬間來到萬里之外的汽車生產廠家中。
有人說這樣的情景遙不可及,因為這不僅僅需要高尖端的硬件設備,同樣需要與之相匹配的信息化軟件系統,但實際上它卻近在眼前,因為在國內有許多高科技企業,在信息化軟件領域獨樹一幟。不遠的未來,越來越多的產品會從這樣的工廠中被生產出來,消費者如何能不被它所吸引。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中國的制造業基礎不如德國和美國。許多企業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制造工藝中,工廠自動化程度低,依靠人工來控制成本,規模效應低下,沒有整合資源的能力,信息缺乏、閉門造車,這在勞動力成本低廉的過去尚有生存空間,在現如今則困難重重。在新的數據互聯時代,所有的行為都會產生數據,所有的數據都有可能被抓取,抓取來的數據都應該被分析和加工,經過加工和分析的數據會被利用,用完的數據需要得到反饋從而產生新的數據。這樣環環相扣,不停向前。
而智能生產充滿無限的可能,讓所有人都好奇不已。在德國,叫“工業4.0”,讓設備與設備對接,用鋼鐵的骨骼撐起磅礴的數據;在美國,稱為“工業互聯網”,用數據和信息指導制造,使制造柔美而和諧;在中國,則叫做“兩化深度融合”,將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結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一條新型的工業化道路。而兩化融合是“工業4.0”在中國的落地,我們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在國內服務制造業的IT公司中,易往信息的解決方案,是典型的兩化融合實施案例。其自主研發的MES、WMS、APS、一體化平臺等產品涵蓋供應鏈、倉儲、生產和管理的各個環節,貫穿企業信息化全流程,不同的功能模塊能相互組合,極高的靈活性大大滿足了不同規模和行業企業的個性化定制需求。在智能工廠中,每一個產品都有其專屬的生產旅程。傳統的制造中,通常先由研發部門出一張圖紙,然后交給生產部門做出樣品,圖紙再返回研發部門調整、修改后再進行生產。在數字化制造下,研發和制造都基于同一個數據平臺,研發和生產幾乎同步,改變了傳統制造的節奏。易往信息總經理陳寧先生認為工業4.0的最終走向是云制造,云制造帶來社會資源的最大節約。企業所有的生產設備的管理程序都可以掛到云端去,那么在云端可以連接設備,設備與設備之間可以通訊,設備跟生產線之間可以交換信息。
智能工廠,因為他不僅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也象征著生產力的極大提升,未來的制造不再是密集的工人、龐大的生產規模了,而是基于大數據、互聯網、人,結合各種信息技術進行數字化、自動化的柔性制造。現在的定制化生產已經起步,我們共同期待著美好的明天。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匯工業版權所有
電話:010-62314658 郵箱:service@ilinki.net
主辦單位:智匯萬聯(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